首页
>点点在线彩票登录网站>法定主动公开内容>ios怎么taptap
索   引   号: 14105833M/2021-00138 分          类: 建议提案 综合政务 
发 布 机 构: 综合处 发 文 日 期: 2021-05-14
标          题: 关于江苏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代表第1192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主   题   词:
文          号:
内 容 概 述:
时          效:

关于江苏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代表第1192号建议的会办意见

发布日期:2018-06-20 15:26 浏览次数:

省发展改革委:

现将“关于加强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优化‘不见面’审批办事流程的建议”,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江苏政务服务网进展情况

江苏政务服务网于2017年6月正式上线,截至目前,访问量突破4亿人次,用户注册量超过500万;电子证照(批文)3642万条;上线143个旗舰店,聚合528个APP高频应用,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超过2500万。江苏政务服务网累计调用法人数据26.58万次,其中企业法人23.9万次,社会组织法人1.59万次,机关事业法人1.06万次;办件数据累计共享2161.75万次,共享前五的行业有:地税、工商、国税、交通、住建;电子证照累计调用478.97万次,排名前三的证照种类:市民卡、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排名前三的应用领域:社保补缴、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税费登记。

二、加快推进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互认

(一)扎实推进“3550”改革。针对企业群众办事“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问题,重点推进“3550”改革,带动“一网通办”场景化、常态化、普遍化。一是优化“开办企业”环境。实现“网上办理、应上尽上”,推广在线刻制公章、在线申领发票、银行电子开户等。省工商局与13家银行合作,通过10个主要网上登记模块,将条件成熟的基层银行网点逐步发展为工商登记代办点,目前已开设代办点2081个,是现有工商登记窗口的4倍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平均时间压缩至2.19天。同时积极在宿迁市开展全程电子化试点,通过工商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共享,大幅压缩刻印、开户、领票等环节时间,初步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目标。二是优化“不动产登记”环境。全省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房屋交易、缴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共设立664个集成服务窗口,群众只领一次号、排一次队、交一套材料便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业务。在全国率先启用全省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热线,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微信、手机APP,办理预约受理、进度查询、权属查询、证书查验、线上登记等服务功能,让群众少跑路、不见面。截至目前,一般不动产登记(含房屋交易、缴税)5个工作日内办结,实体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三是优化“办理施工许可”环境。盐城、淮安等多个设区市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图等多图联审,变串联审图为在线并联审图,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能,有效避免了审批腐败行为。以盐城市为例,初审时限由原来的40多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复审时限压缩为3个工作日,施工图审查费用降至原来70%。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整合建设“省建筑工程一站式申报系统”,实现施工许可前置环节区域全覆盖、项目全覆盖并联审批,涉及6个单位的审批职能由1个单位完成,16个审批项目优化为6个,并联审批4项,全程缩减申报材料35项,减少了快递环节,审批时间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减到3-7个工作日。

(二)不断推出“不见面审批(服务)”。省公安厅创新打造省市县三级“微警务”集群,统一上线户政、交管、出入境、消防等5类68项服务事项,初步破解了身份认证、数据共享、跨地办理、在线支付四大难题,已实现全流程服务项目27个、占39.7%,预受理项目30个、占44.1%。上线以来,集群关注量超过2710万人,为群众提供服务5600多万人次。苏州在张家港、昆山等地试点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和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跨部门间的互认共享,电子证照库信息可由窗口直接调取,无需提交纸质证照材料。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跨省远程评标,共享专家库资源,评标专家远程抽取。常州在高新区试点推进户外广告设置不见面审批,网上提交申请,多部门后台协同办理,审批结果EMS免费送达,全程实现不见面。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加快部门和市县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场景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省漫游”,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点点taptap网址

2018年6月20日

联 系 人 姓 名:何正庆

联  系  电  话:025-83666460

抄          送:省人大人事代表委、省政府督查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