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充分肯定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经验做法。截至5月31日,江苏政务服务网访问量突破4亿,达到4.2亿人次,当月访问量2745万人次、实名认证量4.5万、客户端新增装机4.1万;微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2亿人次;当月汇集办件363万件、电子证照412万条。新开设旗舰店15家,增加74个特色综合服务;公共服务事项入库目录清单13402条。当月全省12345在线服务人次87.8万,满意率92.54%。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政务服务网建设
(一)全力推进政务服务网五级延伸。
根据省政府“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政务服务体系”重点任务要求,各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确保此项工作按序开展。一是推进加力,提速事项梳理。各地对标要求,认真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指南。南通梳理镇级政务服务事项3874项,维护指南3597条;梳理村级政务服务事项16133个,维护指南6311条。扬州邗江区以蒋王街道为试点,现场办公、逐项比对完善各清单要素,形成体系完整的镇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镇江丹徒区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梳理。二是积极协调,加快工作部署。徐州、苏州、连云港、扬州等地出台推进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文件,明确任务及时间节点;淮安、泰州召开专题会议,切实推动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三是统筹兼顾,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盐城强化服务大厅建设,已有117个乡镇(街道)、1814个村(社区)建成为民(便民)服务中心,覆盖分别达95.9%、87.8%。镇江新区试点先行,推进办事终端向基层延伸。淮安组建全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攻关工作组,驻点摸底、逐项比对定标。苏州将基层实体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昆山市试点推进村、社区标准化建设,巴城镇首批验收31个。
(二)创新扩展“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场景。
一是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围绕江苏政务服务网年度工作要点,省政务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重点分析办件量前100位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以“一网通办”为目标,不断丰富不见面审批场景。截至5月31日,各设区已基本完成,其中苏州、连云港、镇江报送质量较高,同时增加了细化分类和办件量统计;南通通州区、镇江高新区、无锡梁溪区及锡山区、宿迁洋河新区未按要求报送。
二是不断扩展“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场景。徐州推出“自主取证机”,申请人通过手机接收取件码,自助收取审批结果文书,实现政务服务的“7×24”自助服务。宿迁搭建政府采购“网上办、不见面”平台,供应商通过CA,实现交易信息录入、项目受理、采购文件获取、保证金缴退、开评标活动五个“不见面”。南京市不动产登记再次提速,在主城六区国有土地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补证业务当场办结、当场换证。镇江上线“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系统,实现企业数字证书登录、在线办理、邮寄送达。扬州通过“江苏省建筑工程一站式申报系统”实现全流程网办,企业凭项目编码和管理码,并联开展安全报监、质量报监和施工许可申请,相关材料信息共享。泰州将建筑业企业市级资质许可纳入全程“不见面审批”清单,出台无纸化审批流程,全程不超过14个工作日,审批结果快递送达。苏州吴江区简化抵押注销登记事项流程,银行网上发起申请,不需当事人见面可直接审批,只需5分钟即办结。
(三)持续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
一是不断强化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应用分析。围绕国办第一季20个堵点现场督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省政务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基于政务服务数据生态平台,结合基础数据实名认证和业务协同应用,对各地信息共享应用进行跟踪分析,相关数据共享应用成果获得国办督查组的肯定。其中,法人库信息共享累计提供27万余次校验服务,无锡、南京、盐城等地政务服务系统利用率较好;电子证照库中市民卡、公司法人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利用率较高。
二是持续加强办件及电子证照信息汇聚质量分析。在办件、电子证照信息报送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报送工作不连续、质量把控不严、报送情况不实等问题: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未按照行业报送要求报送办件数据,南通市补报数据报送时间填写不符合实际、连续三周报送重复电子证照3000余件,连云港市连续10天未报送电子证照数据。
(四)迭代升级“一号答”运行维护体系。
一是着力推进省市12345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分批召开“设区市大数据专题分析会”,督查各地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情况,培训提升政情民意分析能力;无锡开展市级12345大数据分析平台阶段评审,取得初步成效。省平台聚焦“多地公积金贷款难”等多个诉求热点,推动问题初步解决。全省启动12345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无锡、苏州、南通、淮安四市尚未提交。仪征、丰县、东台、江都、溧阳等区县服务量严重不足。扬州、徐州等市数据接口不稳定,需加强巡检。持续开展省市热线实例拨测检查,省公安厅12389、南京海关12360等部门响应及时;省环保厅12369、省国土厅12336等较难呼入;省地震局12322、省通信管理局12300、省总工会12351、省残联12385等无法接通。
二是进一步强化服务协同的运维保障。各地各部门全面使用江苏政务服务网统一运维平台,对于数据对接、旗舰店申请、应用服务接入等需求,通过统一运维平台办理,规范运维服务。同时积极拓展运维平台保障范围,对接百项堵点群众建议、政务服务办件评价、微博微信在线诉求等服务需要,实现“一号答”,持续优化网上政务服务。连云港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一号答”标准化服务模式。本月统一运维平台新增通知栏功能,便于文件上传下达;增加平台实名访问方式,支持使用江苏政务服务APP二维码扫描登陆。
(五)探索升级政务服务“多位一体”建设。
一是持续丰富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创新。创新开展网上办事有奖评价活动,重点推介新上线的评价功能,欢迎用户评价吐槽;及时梳理网上办事堵点,为江苏政务服务网持续优化提供支撑。各地协同发布“不见面审批(服务)”经验做法、创新举措,#江苏政务服务网#阅读量较上月增加1000万人次,讨论近44.7万人次。结合“五一”小长假,重点推介高速路况、实时公交、景区舒适度等高频应用,为群众做好旅游出行攻略服务;持续跟进有关区县预审代办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网上批,制作GIF动图宣传推广;结合“5.20”,组织拍摄短视频,植入江苏政务服务客户端婚姻预约登记功能,增强互动性,效果显著。
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移动端改造升级。继续加速区县旗舰店建设,本月新上区县旗舰店14家,省食药监等部门积极维护旗舰店动态服务信息。网、号两端的用户中心新增“办件评价”和“我的快递”模块,方便用户快速定位办件,并对办件和物流服务实时评价,促进相关部门服务不断优化。重点开展新版江苏政务服务客户端开发,打造应用评价、服务订阅、智能检索等新功能,升级用户中心,优化服务体验,拟于近期上线。
三是加速完成公积金、社保、中考成绩等热门服务接入。本月新增40项热门应用,全省各地、各部门累计上线509个移动应用。宿迁率先上线公积金自助提取,网、号两端同步上线,15个业务场景可在线办理,全程“不见面”、只需40分钟;淮安公积金对接未完成,严重影响相关服务开展成效。苏州张家港、常熟、吴江、工业园区,南通海门、启东社保未接入,需督促。省教育厅已开始全省高考成绩查询服务接入工作。镇江、扬州、无锡中考查询功能已按时上线,淮安、连云港、苏州正在积极对接中;南京、徐州、南通、宿迁尚未开始对接,需抓紧推进。
二、政务大厅建设
(一)热忱服务。省民防局为保障审批服务质量和办理进度,做到企业邮寄过来的资质证书不过夜,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下班后延时服务。按时按质完成好变更业务事项的同时,对网上的人防工程设计、监理企业名录进行了更新,保证了名录的时效性。省农委窗口组织专题学习,首席代表孙任洁向大家解读2017年工作成果和2018年工作重点,重点学习2018年全省农业“放管服”工作重点,对窗口人员如何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窗口人员根据年初工作任务分解计划,就各自办理审批事项提出了办理流程优化方案。省水利厅窗口按照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统一部署,在窗口显著位置放置了“不见面审批”推广桌牌,并在申请人报送项目时积极宣传相关政策,所有办件批文除申请人要求自取之外,均通过专用EMS系统进行送达。
(二)表现突出的窗口及人员。省民委窗口人员王祺在办理盐城滨海县滨海港经济区设立海佛禅寺的行政审批事项中,严格按照法规要求认真审核相关材料,并会同政法处人员一起专赴滨海县海佛禅寺拟设立地进行现场勘查,制作现场核查笔录并拟定核查意见书,对拟设立地未搬迁居民安置问题详细核实情况,并取得当地政府妥善安置搬迁居民承诺书,做到寺院设立与当地居民无纠纷、无冲突;对送审材料中不合规定的地方,要求申请人及时补正,认真把好寺观教堂设立审核的每一道关,受到申请单位及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近日,正值各高校制定新学年招生计划,学费收费标准审批迎来了办理高峰。面对激增的业务量,省物价局两名窗口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守在窗口第一线,严格办件质量,压缩审批时间,想方设法为办事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窗口围着群众转”的服务宗旨。5月4日上午,上海铁路局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将一面写着“热情服务、廉洁高效”的锦旗送到省质监局窗口,对窗口工作人员优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表示真诚的感谢。省农委以务实为民、勤政高效、真诚贴心的工作作风,赢得企业的认可,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一面。省民防局朱菊燕、石巍、王颖华、王梓懿,省民政厅冷柯辰、王浩,省通信管理局芦燕,省国土厅韩佐博、李光宇,省农委任瑞珍、陆澄莹,省气象局叶玉珍,省物价局金娜,省文化厅李磊,省水利厅彭昕、金大伟,省工商局解生盈、杨玲经常提前和延时服务,在此提出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