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
经研究,现对施学雷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供你单位答复委员时参考: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改,持续推进我省“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省的做法也得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肯定,国务院大督查期间对各地营商环境开展调查评价,我省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
一是注重对标国际,完善评价指标。在2016年和2017年创业创新环境评价的基础上,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开展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在“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项世行指标的基础上,率先将世行评价中的“纳税”“获得电力”“获得信贷”“办理破产”“通关便利度”等指标纳入评价,做到世行评价指标基本覆盖。并同步拓展增加“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不见面审批事项办件量”2项江苏改革特色指标和“用水报装”“用气报装”“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关注度高的指标。从全省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12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评价结果看,“开办企业”平均需要1.42个工作日,“不动产交易登记”平均需要1.08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平均需要13.2个工作日(纯审批时间,不含公示时间),较去年时限分别压缩33.3%、56.1%、55.5%。
二是注重公平合理,改进评价方式。为防止“盆景”案例,评价取消了各地自行报送案例,从省级部门业务系统中随机抽取,共形成备选案例26799个。对每一个参评地区再从中随机抽取该地“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各4个案例参评(“纳税”“用电报装”不再抽取案例,直接计算案例库中各地案例的平均值。“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由各地报送数据,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核查)。为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可靠,由省审改办组织13个设区市审改办和省级相关部门组成2个核查组,采取系统比对、档案查询、台账翻阅、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案例的环节、时限、材料进行现场复核。参照世行前沿距离得分法,计算得出各地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得分,并按照市、县和主城区三种类型,由省统计局换算出各地营商环境量化的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
三是注重以评促改,持续深化改革。将各地区评价情况反馈给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各地各部门对标先进,分析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努力提高审批效率。从2018年评价结果来看,积极开展改革试点的地区,评价结果普遍较好,南京市开展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该市9个区(全市共11个区)进入全省96个县(市、区)“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排名前20;泰州市开展取消企业银行账户开户许可国家试点,开办企业整体时限较全省平均水平减少47.2%;无锡市全面实施不动产交易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行存量房转移和抵押登记合并受理、同时办理,在13个设区市“不动产交易登记”评价中排名第一。
四是加强顶层设计,固化改革成果。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去年12月,省审改办出台《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从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纳税、融资、通关便利化、信息共享、水电气接入等10个方面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通过持续改革,着力打造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我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推进标准化建设,具备“不见面审批”办理能力的事项,实现在清单公布、实现方式、基本流程、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缴纳费用等方面省市县三级标准统一。强化“不见面审批(服务)”场景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事项的“一件事”改革。开展政务服务立法,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力争明年4月对外公布施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不见面审批(服务)”认可度,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二是固化扩大“3550”改革成果。指导全省在建立实现“3550”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固化扩大改革成效。按照国家对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改革任务的部署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梳理改革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三是规范政务服务。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通过设立综合窗口、建立分中心、统一管理系统等方法,督促各地将分中心纳入统一的管理考核体系,实行标准化管理,加大考评力度,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在基层推进“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加强全科人员的选拔、教育、培训和管理,实现“一窗”分类综合受理。继续推行“店小二”式的帮办代办服务。
四是推进数据共享应用。按照全省一盘棋、一张网的要求,强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加强事项清单和数据库建设管理,建立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渠道,形成全省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建立完善我省自然人和法人身份认证体系。做好电子印章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与国家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对接。推进长三角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建立“一网通办”工作机制,实现企业服务事项线上线下联动办理。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交易平台,取消各地、各部门自行设定的中介服务机构准入限制,实现中介服务超市“进驻零门槛、办事零等待、群众零跑动”。
五是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对“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工作进行部署,持续推进我省“互联网+监管”工作。贯彻落实《江苏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梳理形成省级层面监管事项目录清单,按时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联通并网。2019年9月底前,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上线试运行,建立常态化监管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风险预警、投诉举报、评估评价等应用,为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智慧监管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点点taptap网址
2019年5月7日
联 系 人 姓 名:孙晨
联 系 电 话:83660107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