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煜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深化‘不见面审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理顺“放管服”改革体制机制,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进一步健全改革机制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去年3月,省政府成立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政务办,下设6个专题组和3个保障组。省协调小组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019年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印发《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协调小组专题组工作细则》,规范工作机制。二是明确重点任务。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9年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出台《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重点任务、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各专题组围绕教育、卫生健康等社会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和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智慧江苏,提出推进落实措施。三是强化立法保障。起草《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已报省人大审议,从法治层面解决制度标准不统一、政务服务资源整合不到位等制约政务服务便利化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用法治固化成果,保障改革。
二、不断提升“不见面审批”能力水平。一是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制定《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升级改造江苏政务服务网及移动端建设,全面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国家平台示范江苏旗舰店,上线服务应用305个,上报电子证照3.4亿条,办件信息2434万条,位居全国前列。江苏政务服务网及移动端上线旗舰店218家,累计访问量9.4亿次,用户突破1500万,移动服务应用突破1700个。二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按照“四级四同”的要求,编制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和办事指南,大幅增加公共服务事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即办件占比等明显提升。三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不见面审批”覆盖面,省市县三级可以通过网上办理的事项12.5万项,占比92.5%,高频事项基本可实现“不见面审批”。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进驻线上“一网通办”专栏和移动端“无感漫游”专栏,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目前51项高频事项可在长三角区域通办。推动电子证照归集和应用,利用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批文系统归集电子证照3.4亿条,电子印章签注增加至206类。
三、持续推进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扩大政务服务覆盖面。印发《关于加强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1249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971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要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应进必进”。目前,全省政务服务事项90.1%入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二是建设省级智慧大厅。省级42个部门、服务事项374项、服务代表430名进驻省级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窗”受理改革要求,优化调整省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设置,完成入驻单位窗口及后台的搬迁、调整工作。完成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自助服务体验区建设。2019年,省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205.2万件,提供咨询21.2万人次。三是开展“一件事”改革。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全省开展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事项的“一件事”改革。去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全省“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现场推进会。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一件事”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的实施方案》,在全省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反馈、一次分办、一窗出件、一号服务、一键评价”的“一件事”办理模式。各地积极探索推出“开餐馆一件事”“婴儿出生一件事”“医疗机构准入一件事”“军人退役一件事”等,变部门分散审批的多件事,整合为政府审批的一揽子事,线上线下同步设立“一件事”办理综合窗口,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四、着力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一是拓展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推动省级各部门运用政务外网实现业务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应用,指导部门将业务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和部署,目前45个省级部门政府网站和42个省级部门单位的183个业务系统部署在省政务外网云平台。二是建设电子印章系统。完成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建设,并制定相关的建设规范,已开始为各地各部门提供电子印章服务,现已制发电子印章3936枚。三是推进省大数据中心建设。一期工程提供13PB以上存储容量、8000个以上虚拟机,基本满足数据使用需求。大力推动数据资源归集,国家、省、市一体化共享交换体系初步建成。完成57家省级政务部门2019版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完成54家部门(机构改革前为62家)的数据归集。四是推进大数据资源共享。运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施政务大数据管理和共享应用可视化展示。目前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已对外提供服务接口有351个(其中国家接口有29个,省级接口有322个),有33个省级部门、13个设区市就1800多个场景申请了政务信息共享,累计调用总数约4350万次,平均周调用量达百万以上。
我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政务服务平台还存在“多套系统、多个流程、多次录入”的问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我省“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
一是全面推进“一件事”改革。固化“3550”改革成果,深化“一件事”改革,推行“套餐式办理”模式。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分类公布“一件事”清单。推进全省“一件事”标准化建设,在试点地区制定“一件事”改革标准化指导清单。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开设“一件事”改革专栏,提供线上办理总入口。加快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布局调整,集中设立“一件事”办理窗口,做到“一件事一窗办一次办”。推动服务下沉、力量下移,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居民身边的“一件事”“就近办”,积极探索将“一件事”服务向银行网点、医院、售楼处延伸,实现领照开户即可开业,出生即可落户,交房即可拿证。
二是着力开展数据建设攻坚。统筹谋划“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打造“1+N+13”政务云平台支撑体系,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资源一体化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统一标准,加快建设省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面构建国家、省、市三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充分发挥数据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支撑作用,重点提升基础服务和规范管理能力,进一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推动全程网上办“不见面”。
三是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推行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投诉建议、统一好差评、统一搜索服务“七个统一”,原则上一市(县)一平台,省市一部门一系统,将分散、独立的部门业务管理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平台”。不断扩大“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场景,提升网上办事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四同”,推动事项标准化建设,实现全省无差别受理、“一网通办”。
四是集成创新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推广复制徐州市综合性企业服务平台、苏州市12345企业服务专线等创新经验,整合“12345在线”服务专席、帮办代办、企业专网等服务资源,集成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涉企政策精准解读推送、咨询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和涉企事项优质服务,打造升级版的服务企业“店小二”。完善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好差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全省诉求数据库建设,全量归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诉求,推进实现“好差评”联动反馈、“差评”核实整改和整改回访“三个100%”。
五是坚持用法治保障推动改革。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修改完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具有江苏特色的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推动“不见面审批(服务)”再上新台阶。
感谢您对“放管服”改革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的大力支持!
点点taptap网址
2020年3月6日
联 系 人 姓 名:孙晨
联 系 电 话:83660107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