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由国家数据局、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正式公开发布。《指引》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有关概念、功能和架构等,从数据流通、算力底座、网络支撑、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指明建设方向。其中,在网络支撑部分明确提出“建设时延确定、带宽稳定保障、传输质量可靠的确定性网络。”标志着确定性网络技术正式列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首份指引文件。确定性网络技术是由南京市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集团研发首创,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确定性网络技术创新高。确定性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网络架构中存在的光电信号分离,高成本、高能耗、低效率等瓶颈,构建了具备2000公里以上无电中继无损承载、单波单端口400/800G速率、全网低于5微秒抖动的确定性性能的新型网络,在业界率先实现丢包率小于十万分之一,传输效率大于90%的高质量网络传输能力。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关键能力,满足了大模型训练高通量网络、AI智能体推理高弹性网络、数据要素流通高速承载网、工业控制高可用网络、政务专网高可靠网络等关键领域对服务可定制高性能网络的迫切需求。
技术创新,尤其是高速网络技术的创新融合将为智能体实时获取和处理大量数据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和响应速度。确定性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技术,以其所具备的确定性时延、低抖动、低丢包率、高带宽和高可靠性等关键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家信息中心牵头发布的《探索构建国家算力网体系 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新基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确定性网络技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新基座的观点。中国信通院《算网基础设施成熟度研究报告》明确:在网络基础资源传输层面,确定性网络以其严格的服务质量保障优势被列入算网基础设施架构网络核心能力。 在近期关于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数据空间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中,都强调了网络传输的确定性、低时延、低抖动、高可靠性等要求,这些正是确定性网络的关键特性。
确定性网络技术需要不断地迭代开发,是一个新型网络架构。原来的互联网还在发挥作用,但是它发挥的只是普通网络的作用,确定性网络就是要实现算力网络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的功能,来满足新的需求。
未来,确定性网络将为AI终端和智能体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服务保障,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实时性和准确性,从而推动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