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技术文件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年8月1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技术文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全国数标委秘书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未来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百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介绍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监测调度平台建设指南》标准草案与9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技术文件的关系,旨在构建全国算力资源“一盘棋”、监测“一本账”、调度“一张网”新发展格局,实现算力的普惠化、市政化、公共化服务。同时,会议对9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技术文件分别进行了详细报告。
一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并网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报告了技术文件的编制思路、总体架构与技术要求,系统阐述了基于“物理并网+逻辑并网”的并网架构,以“物理并网”实现算力资源的可达、可用,以“逻辑并网”实现算力资源的可管理、可调度、可计量。在此架构上,会议提出了“逻辑并网”与“物理并网”功能与接口的技术要求与实施建议,并给出了“逻辑并网标准接口参考规范”“逻辑并网参考流程”“物理并网参考场景”,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并网落地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操作参考路径。
二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资源管理与调度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报告了技术文件的编制思路、技术体系与核心要求,基于“设计编排、智能调度、资源管理”三大核心功能的技术体系,提出三层调度架构:通过设计编排层实现跨地域异构资源的可视化建模与流程自动化;通过智能调度层构建动态决策机制与AI优化算法,实现任务自动分发及资源自优化;通过资源管理层建立全域算力资源注册体系,并构建动态拓扑视图与智能标签系统。同时,会议提出了I1(运营层能力调用)、I2(资源层能力调用)、I3(监测层状态同步)三大接口协议,为全国算力资源统一接入、智能调度与动态优化提供标准化路径。
三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多量纲计费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报告了“量纲统一、计费灵活、管理可信”的算力计费体系。在算力量纲方面,会议围绕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多元任务+异构资源”特征,定义统一量纲,为跨域算力流通提供计量基础;在算力计费方面,会议通过周期、量级、进度、综合等维度设计了计费规则,实现对算力消耗的精准衡量;在功能管理方面,会议提出了采集接口、规则配置、统一记账等八大功能模块,确保算力数据采集真实、计费规则执行准确,实现跨域计费可信监管与全流程追溯。
四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算效衡量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系统介绍了涵盖资源采集、计算资源衡量、网络资源衡量、存储资源衡量、指标映射、指标查询的算力算效衡量功能架构,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具体作用,明确了算力算效衡量功能及算力算效衡量指标的技术要求,为支撑算力资源的量化、比较、交易等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运营服务与撮合交易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阐释了“服务汇聚、能力支撑、开放接口”三层算力网运营服务架构。会议介绍了算力产品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基本组成,提出了多方算力产品的多维度对比和匹配撮合机制,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开放接口和流程技术要求,以及运营数据安全和活动全流程上链可追溯能力要求等。
六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监测接口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明确了算力监测平台主要涵盖国家级监测平台、区域级监测平台及第三方的监测平台三种类型,三者协同组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监测层,支持对全国算力资源建设情况、供给能力与使用情况等多维度数据的采集、监测和分析,评估建设运行成效并提供优化建议,并为算力网运营层、调度层提供数据支撑。会议提出了算力监测层与资源层、运营层及调度层的对接要求,以及对监测接口分类、协议、说明的技术要求。
七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中心能力评估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明确了算力中心能力评估对象,提出了涵盖算力投入、算力供给、算力应用、算电协同与算网安全5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同时,会议给出了算力中心能力评估的具体方法,指出评估需求方可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及侧重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设计与调整,且判定依据可综合算力中心能力评估框架中各维度评估指标进行组合计算或综合分析,也可根据需求选取相关指标定量或定性分析。
八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智算中心算力池化技术要求》技术文件。会议明确了智算中心算力池化位于算力网资源层中,涵盖算力资源抽象、资源池化管理、任务式资源申请与调度、业务编排等功能模块。会议同时提出了资源池化管理、任务式资源申请与调度、业务编排等功能和接口要求,旨在屏蔽异构算力资源差异、形成应用无感的智能算力资源池,实现计算任务在异构算力间的灵活部署与迁移。
九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安全保护要求》技术文件。会议聚焦算力网网络环境复杂、安全防护难度大、可能面临致命攻击等问题,按照“安全可控、纵深防御、动态适应”的安全理念,从通用、资源、调度、监测、运营、数据安全要求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算力网多层次、全方位、可持续的安全保护能力。
会上,专家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方向及工作思路,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标准化支撑。下一步,全国数标委秘书处将组织各技术文件编制组结合本次研讨会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系列技术文件的研制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