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了数据基础设施主题交流活动。活动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批先行先试“地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常州市等25个城市新增入选,为江苏省唯一新增入选城市。
目前,常州市正全力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纳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统计的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共19个,算力总量超1500P;部署“零信任”网关和数联网,建立数商访问样例数据的“专用隧道”,以动态身份认证和最小权限控制,在“入口侧”实现最细粒度的安全访问;部署“1平台+5节点”的隐私计算服务,满足银行、保险和医疗等领域的多场景用数需求,在“用数端”实现保护隐私的数据可用;部署“常享链”区块链平台,形成1条身份链(主链)加N个业务链(侧链)的体系,已面向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提供近百万笔存证,在“安全侧”实现全程留痕的存证锁链。
试点期间,常州市将聚焦可信数据空间方向,围绕身份、目录、接口“三统一”标准规范,通过“试技术融合、试场景支撑、试标准验证、试机制建设”,构建覆盖全市、辐射全国的数据基础设施底座。以“政府主导搭台、集团生态运营、企业主力唱戏、场景驱动创新、数据创造价值、服务赢得依赖”为工作目标,在设施建设中融合技术,在试点实践中验证标准,在开发运营中打造生态。推动“1套数据基础设施+8个领域数据专区+30个示范场景+1000家流通主体”建设任务落地,以达到以下三方面成效。
一是打造社会效益“样板间”,打造数据要素流通可复制样本,赋能新能源、低空经济、制造业、农牧业、企业服务、医疗健康、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8大领域,构建电池梯次利用、无人机制造等24个跨主体应用场景,优化城市运行效率。
二是打出示范效益“组合拳”。依托首批先行先试宝贵经验,共建共享试点成效,探索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数据统筹管理,探索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市运行效率的同时验证数据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
三是打通经济效益“快车道”,试点期通过数据产品、AI算力等创造收益,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地区经济发展,同时破解数据流通瓶颈,促进行业协同发展。为长三角数据可信流通提供实践范本,为全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常州范式”。